【醫療科普】獻血后人會變得更聰明?
來源: 發布時間:2024-06-28 15:11 瀏覽次數:2502次
近幾年,參與無償獻血的人越來越多,捐獻可以再生的血液不僅能救助等待輸血的患者,甚至還對自己的身體有著明顯的益處。有很多人獻血后,會感到自己的頭腦更加清醒,身心也變得輕松起來了。
為了證明這一點,科學家們應用有關物體流動和流體變形學,對血液動態學進行了研究,認為血液本身有著非常復雜的動態力學內容。血液中的紅細胞、白細胞和血小板等有形成分,混雜在膠質的血漿中,血漿又是在柔軟而富有彈性的血管里流動著,而這種血液動態學又與血液的粘滯性、紅細胞的可變性、血漿蛋白的濃度以及血液凝血等因素有關。
當血液粘滯度增高時,血流就變得緩慢起來,這時在局部,由于血液發生停滯、缺氧、凝血因子活性增高和營養障礙而引起血管壁的改變,從而容易造成血栓、腦血管意外和心肌梗死等病癥,出現頭痛、頭暈、聽力障礙、末梢神經感覺異常等神經癥狀,有時還會出現四肢無力、疲倦、食欲不振等自覺癥狀。
一旦血液粘度升高,血液流動減慢,大量脂質、脫落的內皮細胞等易沉積在血管內膜上,使血管狹窄,血液流動緩慢,機體獲得的氧氣和營養物質相對減少。當血液粘度增高到一定程度時,會發生凝血,即出現血液凝聚塊,造成血管栓塞,從而引發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。所以有的人在獻血后,由于血液被稀釋,粘滯度變低,以上這些癥狀會減輕,腦血流量也隨之增加,就會使人感到頭腦靈活和聰明起來。堅持定期適量獻血,還可以預防心腦血管病。
?
轉自江西省紅十字會網站